3.15来了!企业谨防职业打假!如何规避恶意索赔?

来源:
企知道
发布时间:2021-03-08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继辛巴销售燕窝被举报、罗永浩被打假某款漱口水后,李佳琦也被王海盯上了。王海爆料称,李佳琦带货的慕金脱毛仪因在未得到FDA认证的情况下,将此种表述方式挂在广告页面涉嫌虚假宣传,而在被举报后,慕金天猫旗舰店已将FDA认证改为FDA批准。

早在1995年,王海便开始打假,王海更是被称为“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

随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将赔偿改为三倍,使打假具有了牟利性,职业打假人大量涌现。部分“执业打假人”黑化为“恶意索赔者”。

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3·15”前后是严格把控质量的敏感时间点,不过这一时间点也成了恶意索赔者频频下手的“良机”。

根据裁判文书网涉及“职业打假人”的文书中,选取了2019年至2021年间100份裁判文书,其中32份支持“职业打假人”的赔偿请求,66份驳回了“职业打假人”的诉讼请求,还有2份裁判文书中,涉案“职业打假人”因敲诈勒索被判刑。

在100份裁判文书中,有的“职业打假人”先后购买核桃仁和瓜子各1000袋;有的“职业打假人”前后购买两个品牌共计106辆电动车······

在打假手法上,打假人也从技术含量低的 “知假买假”,延展到广告宣传语、商品标识、保质期、恶意差评、电商平台处罚规则等各个领域。这些打假人通常是有组织的团队,深谙这个领域的法律规定和漏洞,而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职业被打假时,往往不知道怎么规避风险,一旦被打假人缠上,可能就是个无底洞。

那么,作为企业家或商家,应当尽早正视恶意职业打假现象,尽可能掌握应对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恶意职业打假的特点

1.“职业打假人”寻找的产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包装标识、广告宣传方面

2.“职业打假人”多选择重视声誉、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有较强赔偿能力的企业和商家。

3.“职业打假人”一般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打假索赔。有专门的法律及打假技能培训,拥有较为专业的法律知识及调查取证技能。

4.“职业打假人”索赔手段一般为:第一,直接向经营者要求高额赔偿,并以向工商部门举报相要挟;第二,经营者若不答应其高额赔偿,“职业打假人”会向工商部门层层举报,以施加压力,利用调解拿到高额赔偿金;第三,若经营者不同意协商调解,“职业打假人”会催促工商行政部门尽快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以此为据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职业打假人“最爱打哪些行业?

酒类、茶叶、零食类、保健品、海产品···

三.哪些销售行为易被”职业打假人“盯上

1.价格欺诈

比较典型的价格欺诈是,利用先提高原价再打折的方式进行虚假打折销售。

2.虚假广告

职业打假人投诉和举报内容主要集中在夸大、虚假宣传方面,包括“最”等绝对化用词。

3.标签标注

如商品的用途、功能、成分的含量与实际不符,或应当标准的成分未在包装及说明中标注。

四.专家支招 企业如何规避恶意打假

1.对与生产、经营的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规、标准应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将该等法规、标准进行广泛普及以减少消费者权益纠纷,从源头上杜绝打假人的“敲诈”。

2.经营者必须严格规范进货渠道,严格检查产品包装标识、质量证明、有效期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告时严格遵守广告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

3.经营者在接到举报后应立即进行自检自查,检查自己销售的产品是否存在被举报的问题,并准备好进货证明、产品合格证明、厂家资质证明等文件以配合调查。

4.经营者怀疑索赔者系恶意“职业打假人”时,与索赔者交涉过程中应注意录像或录音保存证据。

5.向律师咨询,若商品仅存在不影响质量安全的标识问题,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退一赔三或十倍赔偿的情形,则坚决不予妥协,依法维护经营者自身权益,同时遏制该种违背市场经济诚实信用原则的职业打假行为。

6.改变息事的心态,积极有策略地应对职业打假人的索赔要求,详细了解其索赔诉求和依据,尽快对打假人提出的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核,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问题的性质作出处理方案。

7.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对企业进行指导,可以了解当前法律法规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要求,减少因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产品责任。

8.对于一些明显提出不合理并且有敲诈勒索嫌疑的打假人,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刑事打击。避免企业经营遭受不正当的干扰。

随着新《消法》对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加大,“职业打假人”呈现井喷式增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遭受恶意索赔者不正当的干扰,面对部分“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方式,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加大了。

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能对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标准和法规进行梳理,帮助企业建立产品标准指引手册,并提供相关的合规指导,避免无心之过,减少权益纠纷,杜绝恶意打假。

常年法律顾问不仅能帮企业在发生纠纷后进行诉讼救济,更能针对现行政策法律提前为企业排查出存在的法律隐患,构建有针对性的、防患于未然的企业法律安全保障体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的更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商品389517442671448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