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研人员提出一种新型锂负极框架构型

来源:
《先进能源材料》
发布时间:2023-05-23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者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探究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框架构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科学问题。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产生枝晶等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寻找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锂负极框架构型对于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利用核径迹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复合框架结构。该结构由三维纳米铜骨架和均匀分布的亲锂位点构成,将其与锂金属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该复合框架结构表现出超过2000小时的长循环寿命和高速率能力。即使在高面积容量和高电流密度下,复合负极在运行600小时后仍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

与同种材料的其他框架结构相比,该三维多孔复合框架结构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框架结构的良好力学强度、高孔隙率和低孔隙迂曲度是电池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该工作将核径迹技术引入电极材料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锂负极框架构型,对于探寻高性能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研究理想负极框架结构的具体形态,引发研究者对锂负极框架构型的更多讨论与思考,将有助于锂金属负极关键问题的解决和储能领域的发展。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0129

图: 锂负极框架结构构建示意图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珠峰科考队员开展喜马拉雅中段河谷水汽通道观测
珠峰科考队员开展喜马拉雅中段河谷水汽通道观测
在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组成的大气小分队在西藏日喀则架设自动气象站和GPS水汽探测系统,并进行GPS无
前沿科技央视新闻客户端4天前
我国学者在暗物质基本性质研究中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暗物质基本性质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 PandaX两相型氙实验探测暗物质电磁性质的原理图 图2 PandaX-4T实验对暗物质电荷均方半径、电偶极距、磁偶极距以及无辐射零极矩的限制(蓝色)和国际同类实验的比较,以及同中微子、中子
前沿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4天前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张文宏等获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张文宏等获奖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26日出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团队的《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与健康生活科普》项目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特等奖。 评审委员会方面称,张文宏致力于用公众能
前沿科技中国新闻网2天前
到2050年,腰痛影响全球超8亿人
到2050年,腰痛影响全球超8亿人
一项基于30多年数据的分析显示,全球腰痛病例数量正在增加。
前沿科技《柳叶刀-风湿病学》3天前
二叠纪末高温野火事件导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崩溃
二叠纪末高温野火事件导致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崩溃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严重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导致约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陆地生物在短时间内灭绝。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华、硕士研究生角升林
前沿科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4天前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发布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发布
5月26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在京正式发布。丛书指出,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我国学科及前沿领域的发展演进需要综合研判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并通过体制机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2天前
微软重磅更新:ChatGPT默认用必应搜索
微软重磅更新:ChatGPT默认用必应搜索
当地时间5月23日,微软Build开发者大会拉开帷幕,成为一场以AI为中心的大型活动。微软公司就如何在其应用程序和服务中扩展人工智能发布了多项公告。其中,微软宣布为Windows 11添加Copilo
前沿科技澎湃新闻4天前
【中国科学报】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举办
【中国科学报】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举办
近日,与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同期举办的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重点对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学设施平台建设进展及开放运行机制探索进行了推介解读。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4天前
中国首位!同济教授斩获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奖
中国首位!同济教授斩获国际建筑师协会大奖
近日,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大奖揭晓,其中2023 Auguste Perret建筑技术奖授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全球唯一获奖者),以表彰他“持续推动数字化设计、3D打印以及机器人建
前沿科技同济大学微信公众号4天前
极端高温影响宜居性 ,人类如何应对
极端高温影响宜居性 ,人类如何应对
■魏科5月以来,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极端高温席卷了东南亚各地。5月13日,老挝琅勃拉邦市出现了创纪录的43.5℃的高温;5月14日,泰国曼谷的气温达到了创纪录的41℃;新加坡的气温达到了37℃,追平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4天前
西安光机所太赫兹消色差超透镜研究取得进展
西安光机所太赫兹消色差超透镜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太赫兹频段可变焦消色差超透镜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Science: Advanced Mate
前沿科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4天前
【中国科学报】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来了
【中国科学报】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来了
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弯曲角度超过360度。受访者供图在“双碳”背景下,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其中,单晶硅太阳电池是主力军,在光伏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至95%以上。之所以热门,是因为单晶硅有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 张晴丹2天前
【科技日报】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科技日报】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5月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 杨雪4天前
海洋双壳贝类行为解析研究取得新进展
海洋双壳贝类行为解析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海洋生物监测技术创新单元在海洋双壳贝类行为解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海洋与淡水生物学一区TOP期刊《海洋科学前沿》。双壳贝类张合行为监测样
前沿科技《海洋科学前沿》4天前
天津工生所等在水凝胶固定化酶研究中获进展
天津工生所等在水凝胶固定化酶研究中获进展
生物催化因绿色、温和、高选择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传统精细化学品制造的替代方法。而生物催化剂——酶,通常存在活性差、不稳定和难以回收利用等缺点。将酶固定化后能够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可重复使用,这使
前沿科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4天前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二氧化碳一步合成乙醇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二氧化碳一步合成乙醇
前沿科技IT之家2023-05-17
生物学上第一次!科学家发现首个有两套DNA的动物
生物学上第一次!科学家发现首个有两套DNA的动物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2023-04-13
李彦宏: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并即将改变世界
李彦宏: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并即将改变世界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26日在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谈及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时表示,当下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即将改变世界。 人工智能是2023
前沿科技中国新闻网2天前
基于小金纳米颗粒单探针的光电关联显微技术
基于小金纳米颗粒单探针的光电关联显微技术
01 导读 近日,英国卡迪夫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Iestyn Pope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小金纳米颗粒单探针的光电关联显微技术(CLEM),通过使用共振四波混频(FWM)光学显微镜在纳米级精度下定位与表皮
前沿科技《光:科学与应用》2天前
他“消失”25年,花甲之年履新,转折都是为国
他“消失”25年,花甲之年履新,转折都是为国
陈能宽(1923年—2016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专家。图为陈能宽在查阅资料。1984年12月,某核试验基地。极寒天滴水成冰,核试验压力重重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