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纳米结构扭曲程度首次实现控制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17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科技日报北京3月16日电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显示,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结领结”,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扭曲形状,并能被精确控制。这一进展为轻松生产与扭曲光相互作用的材料开辟了道路,为机器视觉和药物生产提供了新的工具。相关论文1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虽然生物学上充满了像DNA这样的扭曲结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手性结构,但其扭曲的程度是固定的,试图改变它会破坏这种结构。

扭曲的纳米结构将编码从表面反射的光波形状的信息,它将优先反射某些类型的圆偏振光,这种形状在空间中移动时会扭曲。

信息将被编码为反射频率、扭曲的松紧度以及扭曲是左旋还是右旋的组合。通过避免使用自然光和环境光,而是依靠机器人产生的圆偏振光。无论是在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中,机器人都不太可能错过信息或误解提示。它能选择性地反射扭曲光的材料,即手性超材料。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实现控制从完全扭曲的左手结构到平坦的结构,再到完全扭曲的右手结构的扭转。

研究人员将“领结”当作油漆,把它们与聚丙烯酸混合,然后涂抹在玻璃、织物、塑料和其他材料上。激光实验表明,只有当光中的扭曲与“领结”形状中的扭曲相匹配时,这种油漆才会反射扭曲光。

“领结”是由镉金属和胱氨酸混合制成的,胱氨酸是一种蛋白质片段,它在掺有碱液的水中,有左手和右手两种版本。每个“领结”都有糖果包装一般的扭曲结构,与其他可能需要数天时间才能自组装的手性纳米结构不同,“领结”只需90秒就能形成。该团队在“领结”光谱中制作了5000种不同的形状。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新疆理化所报道无偏高通量筛选方法!
非线性光学材料是固体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准红外非线性材料的金属硫化物AgGaS2和AgGaSe2因在红外区域的传输范围宽、非线性光学响应大等原因成为首选材料,但它们的抗激光损伤阈值较低,阻碍了
前沿科技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3天前
“生物融合”装置有助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植入物。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该生物融合装置改善了其大脑和瘫痪肢体之间的连接。虽然在将其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但对于截肢者、失去肢体或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2天前
量子比特为磁学带来新变化
通过使用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实验物理平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现一种新方法,可使用量子比特来设计和表征定制的磁性物体。这为开发新材料和强大的量子计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研究成果17日发表于《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6天前
科学家打开操纵“量子光”的大门
图:光子与人造原子相互作用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图像。来源:The University of Basel Sydney大学和瑞士Basel大学的科学家首次证明了操纵和识别少量相互作用光子,这些光子能量包
前沿科技中国光学期刊网5天前
采用氮化镓光学器件的超宽测量范围微型粘度计
粘度作为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粘度测量在许多科学、工程和工业领域是不可或缺的。对此,研发人员开发了许多基于不同的方法来量化流体粘度,包括毛细管法、
前沿科技《光:先进制造》2023-03-09
Meta专利为AR/VR生产光学测试提出”人造眼“透镜组件
对于AR/VR头显,质保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所以,Meta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人造眼”系统。概括来说,专利描述了一种可以作为人造眼系统的透镜组件,并用于在操作或测试头戴式显示器时模拟人眼。 Meta
行业观察映维网2023-03-09
材料科学的突破性发现挑战了目前对光发射的理解
光到底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古代,也是科学家为了了解现实的本质而进行的最重要的研究之一。 光是一种能量形式,从物体上反射的光,它能让我们看到世界,这个问题在科学界引起
前沿科技中国光学期刊网2023-03-15
综述:基于外尔半金属的光场控制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范汕洄教授团队以“Light control with Weyl semimetals”为题在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eLight发表综述论文。斯坦福大学范汕洄教授和郭诚博士为该研究工作
前沿科技eLight2023-03-09
柔性机器人创建体内3D生物打印
澳大利亚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微型柔性软体机器人手臂,可将生物材料直接3D打印到人体器官上。未来医生们有望通过小的皮肤切口或天然小孔,将该设备送入人体内难以触及的区域,以加速疾病的治愈。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
前沿科技中国光学期刊网2023-03-15
来自激光尾流场加速光子的多毫焦耳太赫兹辐射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的Taegyu Pak等人观察到高功率太赫兹辐射从被100太瓦级激光脉冲照射的气体喷射器中发射出来,用于电子的激光视场加速。在氮气靶上,小于10太赫兹时产生了超过4毫焦耳的能量
前沿科技《光:科学与应用》2023-03-17
压缩数字全息:快照式光学成像与检测
全息术自1948年Gabor发明以来,提供了一种光波相位信息的观测手段,可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在生物医学成像、缺陷检测、形貌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全息成像通过图像传感器直接记录样品
前沿科技《光:先进制造》2023-03-17
不用一滴油墨便可作画,这款“纸笔”竟这么神
西湖大学仇旻团队用氮化钛和氮化铝钛组成的复合薄膜,作为特殊“纸张”,在其表面利用超快激光进行微纳加工,实现“飞秒激光无墨彩打”,为激光无油墨彩色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2023-02-09
苹果的新专利曝光:可折叠iPhone和瀑布式显示屏
这家位于库比蒂诺(Cupertino)的公司提交的新专利表明,几乎在其设备的每一端都有触摸传感器层。 上图:苹果的专利展示了一款可折叠的设备,它似乎包括弯曲的侧壁,可以指向产品大部分区域的触摸传感器
专利知新了了2023-02-16
肽基3D打印墨水推动再生医学进步
如何使用像果冻一样柔软的材料来构建用于容纳细胞的复杂结构?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找到了答案。他们使用自组装多肽墨水,通过3D打印制造出精细的结构。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再生医学和医学研究总体上产生巨大飞跃。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2023-02-10
新材料让光“负折射”实现晶体管功能
极化激元晶体管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微纳甚至原子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光子室的科研人员率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2023-02-10
新材料让光“负折射”实现晶体管功能
极化激元晶体管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受访者供图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微纳甚至原子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光子室的科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 张双虎2023-02-10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玉米秸秆不仅可以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还可以对其进行其他方式的综合利用。
前沿科技农业经济4天前
基于碳化硅色心的高压原位量子磁探测实现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晓迪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传锋、教授许金时、研究员王俊峰(现四川大学)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量子磁探测。该技
前沿科技中国科学报2天前
高脂高糖食物易“上瘾”原因揭示
巧克力棒、薯片和薯条......为什么人们在超市里一看到这些就“走不动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新陈代谢研究所与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合作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会改变人们的大脑:如果人们
前沿科技科技日报2天前
越来越多汽车加速迈入“无人之境”
今年3月初,50辆自动驾驶小巴在江苏省无锡市上路,用于划定区域内的市级公交接驳微循环系统。据介绍,这是中国目前规模较大的自动驾驶微循环接驳体系。 与此同时,无锡市还出台了江苏省内首部车联网地方法规《无
前沿科技经济参考报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