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这5家车企明确表示不降价

来源:
出行一客
发布时间:2023-03-15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轰轰烈烈的汽车价格战已经蔓延了一周多,大批车企宣布跟进,但也有车企开始发出“不降价”的声音。

截至3月15日,据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统计,保时捷、奥迪、蔚来都明确表示不降价;理想、零跑则推出了90天保价的承诺。

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车企都面临“车造好了,但是卖不出去”的问题。

价格战的主体,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型。比如大幅降价9万元、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东风雪铁龙C6车型,此前市场声量不高,优惠幅度本就比较大。

“厂家清库存是价格战的直接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部分厂家的生产远远大于需求,导致库存增加,供需不平衡给厂家现金流造成很大压力,不得不降价出清。

价格由供需决定,不降价则说明供不应求——在燃油车领域,老牌豪华品牌的市场需求依旧稳固;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多数车企都在快速增长,矛盾还集中在交车速度太慢、不能快速交车上。

因此,老牌豪华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等两类车企,都陆续发出了不降价的声明。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保时捷不会追求过高的定价与销量,也不会投入到跟其他新能源品牌的价格战之中。保时捷最关注的还是品牌价值和品牌历史,这种传承和积淀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

不降价,也有维护品牌的考虑。一旦价格体系失控,一是引得老车主不满,二是使得潜在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对品牌的伤害是显著的。

“燃油车降价潮会在近一两周退却。它来得越凶猛,退却得越快。”蔚来销售运营助理副总裁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01 合资车企要清库存,

但豪车更关心品牌形象

从湖北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蔓延到全国。

3月,东风系车型在湖北武汉推出大幅购车补贴,其中东风雪铁龙C6车型降幅甚至高达9万元;此后,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一汽奥迪、广汽本田等多个传统燃油车品牌相继推出优惠。“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等话题争相冲上微博热搜,一场全国范围的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

“不跟肯定死,跟还有一线生机和希望。”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不管对手出什么牌,欧拉、坦克、哈弗和魏品牌都会直接迎战,推出产品极具竞争力、价格极具诱惑力的车型。

其中,合资品牌燃油车是价格战的主力,近年来,他们的销量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自主品牌向上,挤压了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一度突破5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合资/外资品牌乘用车合计交付量同比下滑8.52%。

另一方面,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冲击。2023年1月-2月,整体乘用车销量为268.3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333.6万辆,下降了19.6%;其中燃油车的降幅更猛,从271.1万辆下滑到191.2万辆,跌幅为29.5%;新能源汽车则逆势上升,从62.4万辆上涨到77.1万辆,增幅为23.5%。

▲ 数据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记者王静仪整理

“降价潮是发展的必然,当电动车和燃油车充分竞争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今年开年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新能源市场仍在增长,燃油车自然要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库存压力较大的车企,率先打起价格战。以9万元降幅而出名的东风雪铁龙C6为例,2022年全年的累计销量只有3029辆,在市场上本就处于边缘地位。优惠6万的东风日产艾睿雅、补贴8万的东风本田CR-V插混版,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销售困局。

价格战主要是帮滞销车型清库存,因此,并非所有合资车企都加入其中。

一位头部合资品牌车企人士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他所在的车企就没有跟进,一方面是担心造成品牌伤害,另一个原因是库存不大。

向上,豪华品牌燃油车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且更注重保护品牌,明确表示不会降价促销。

奥迪全球CEO杜思曼(Markus Duesmann)日前表示,奥迪不会跟着每一轮“价格战”的节奏走,但是会细致观察竞争对手的举动,因为它将关系着奥迪的战略决策。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在接受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采访时也表示,不会投入到价格战之中。保时捷最关注的还是品牌价值和品牌历史,这种传承和积淀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

向下,自主品牌本就以价格优势立身,且近年销量走势不错,也不是本轮主要的降价对象。

“这次降价潮在合资或外资品牌圈更为猛烈,而中国品牌是从市场的夹缝中爬出来的,从不缺乏价格优势。”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李瑞峰也认为,到底要销量还是要利润,这不是单一选择题,“量利模型”平衡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02 新能源车企本就盈利少,

价格战难接招

近日,零跑和理想纷纷推出保价政策,双方均表示,自订购日(含)起90天内,如所购车型的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将主动返还差价。蔚来则宣布,全系不降价不减配。

新能源车企不降价,背后是利润本就不高的无奈现实。

“新能源的利润本来就少,不赚什么钱,所以目前的降价幅度很难追上燃油车。”一位自主品牌车企人士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燃油车的产业链已经成熟,相比电动车的利润会更高,所以即使降价,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众多新能源车企还在大幅亏损,蔚来、理想、小鹏等领先者的净利润始终为负。即使是销量冠军比亚迪,单车净利润约为一万元,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但相较特斯拉,单车利润约为一万美元(约合6.8万人民币),是比亚迪的7倍。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降价策略普遍更为温和:一种是推出诸如“三年0息”的分期金融政策,由金融合作伙伴来补贴这部分支出;另一种是推出价格更低,配置更简单的入门版车型,相当于“变相降价”。

广汽埃安近期推出了售价更低的AION Y Younger车型,11.98万元的起售价,让它成为市面上最便宜的纯电紧凑级SUV;即便是2022年销量第一的比亚迪,新推出的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价格也比此前明显下降,首次下探至10万元以内。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的降价潮,比燃油车开始得更早。

2023开年,特斯拉就大幅降价2.9万元-4.8万元,多款车型价格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其中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随后问界、小鹏等多家车企也降价跟进。

“保利润和抢市场,没法兼得,现在确实要优先后者。”前述自主品牌车企人士感慨,能理解目前市场上的降价行为。

如今,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格局还在快速演进过程中。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共有147个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车中有六成(116款)是新能源汽车,在售新能源汽车超过372款,但大多数月销不过万,很难生存并盈利。

柯时迈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纯电产品类型多,价格区间大,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可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市场竞争甚至已经趋向白热化的“混战”。最终到底有多少产品能活下来、盈利状况如何,都难以预料。

合资车企是务实的,每卖一辆车都在赚钱,降价只意味着赚的钱少了;而此刻,新能源基本还处于卖一辆亏一辆、量还没有起来的阶段,新能源车企努力的目标仍是“不下牌桌”,从淘汰赛中生存下来。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销量,但一定可以打击到别的企业。”理想汽车CEO李想此前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尽管新能源市场内部仍然纷繁复杂,一个现象日渐明确: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

“这波燃油车降价潮来得凶猛,退却也快。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次催化剂,推动油转电。”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说道。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看似惨烈的价格战,有多少滥竽充数的?
哈喽哈喽,大家早上好!这几天汽车圈最火的话题就是“惨烈的价格战”了,在东风和湖北省的联合补贴下,现金优惠最高9万,雪铁龙C6只要12!不但让无数网友高呼“去湖北抢车”,更是引发了一波席卷全国的惨烈的价
行业观察汽车洋葱圈2023-03-16
雪铁龙C6降价的B面:一场无意识集体狂欢
特斯拉“降价”的余波还未消散,油车市场又迎来一场价格“地震”。几乎一夜之间,人们讨论的不再是“特斯拉又降价了”,而是“现在还能不能买到C6”。3月初,一组关于“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的宣传海报在
行业观察车市物语2023-03-16
渐渐寡淡的3·15,日趋炙热的新能源
还有半天时间,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又将徐徐拉开帷幕。 作为旁观者,结合过往几届曝光的内容,已经能够提前预见“温和”大概率会是其再次针对车圈的态度。 “总感觉有点变味儿,没有那种
行业观察汽车公社2023-03-15
雪铁龙引战,国内车商“踩踏”式降价
博弈论中有一个异常经典的场景“旅行者困境”,揭示了博弈双方在都是理性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勾心斗角,最后导致第三方坐收渔利的情形。今年3月,国内不同的车商品牌不断通过大幅降价来提振销
行业观察来咖智库2023-03-10
谁是真优惠?谁是假营销?汽车价格战虚实大调查
在捱过销量的寒冬后,车企们试图用降价迎接春天,但这场价格战中,有真优惠,无疑也有虚虚实实的各色营销战术。 财经汽车统计,降幅排名前5的车型,普遍都打六折,看似力度很大,但这些车型“恰巧”都是销量不佳的
行业观察出行一客2023-03-16
开门黑、价格战,2023车市的危机与变局
年后上班没几天,车市已经暗流涌动。年前由特斯拉开启,问界、小鹏跟进的价格战,已经让并不明朗的2023年车市人心惶惶。没想到的是,市场大规模的价格松动早已无法压住,该来的还是来了。2月1日,作为传统性车
行业观察汽车公社2023-02-03
2023年,造车新势力只想活下去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类似,它代表顶尖科技的民用化探索,行业内有一个“苹果”和很多个“安卓”;但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又不完全相同。这个行业没有诺基亚,至少比亚迪不是诺基亚。国潮时代来临之后,国产品牌开始以“
行业观察观潮新消费2023-02-14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正在酝酿巨变
扩产能、增销量仍是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的主旋律。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而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将达到35%左右。 纵观整个
公司动态市场资讯2023-02-21
价格战爆发,新能源汽车2023开年激战
继特斯拉之后,又一家新能源车降价了,而且一降就是3万。 1 月 31 日消息,福特汽车将其电动野马 Mach-E 的价格平均下调了 4500 美元,约合 30375 元人民币。 福特表示,希望通过今年
金融零碳风云2023-02-01
比亚迪靠9.98万元新车掀起“蝴蝶效应”
在小雷看来,比亚迪销量狂飙的转折点是比亚迪秦PLUS DM-i的出现,这辆曾经起售价在11-15万的A级车,凭借令人惊叹的能耗表现,一下子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入门购车的首选。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网)
行业观察雷科技2023-02-20
这一次,特斯拉的“价格屠刀”很致命
“降价”的武器,特斯拉仍用得欢。
行业观察无冕财经2023-02-09
特斯拉的“降价冲击波”, 国内车企纷纷跟进!
春节假期过后,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大幅降价的“冲击波”仍在延续。在问界、小鹏等车企相继跟随降价之后,岚图、埃安、极氪、零跑、飞凡等品牌也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限时优惠活动,就连起售价只有3.28万元的五菱宏
行业观察中国经济周刊2023-02-15
特斯拉挥刀,“蔚小理”们折腰
近年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于2023年开年刮起了一股降价风。 据雷达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年初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后,已有AITO问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展了降价促销活动。 而新
公司动态雷达财经2023-02-14
急于上市的极氪,打得起价格战吗?
2023一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一波降价潮迎来新的一年。“价格战”的火药味,比正月十五很多地方的烟花晚会还要浓厚。 特斯拉的大幅降价,让国内新能源车市显得越来越卷了,大量国产自主品牌纷纷开始降价,蔚来
公司动态蓝莓财经2023-02-13
20万元以下市场,没有理想和极氪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亏损与销量压力下的焦虑正在蔓延。 李斌发布内部信痛批公司内部八大问题,雷军发表内部讲话给造车团队打鸡血,马斯克明确加大「降本换量」的竞争策略。 面对如此的挑战,极氪、理想率先做出了
行业观察汽车之心2023-02-06
永不降价的蔚来还是降价了
2月2日,有多个媒体报道,蔚来针对2022款ES6和ES8库存车型,进行了包括降价、赠送辅助驾驶包、购车新能源补贴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促销手段,整体降价幅度超过10万元。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在新能源汽车
公司动态读懂财经2023-02-03
燃油车还能从新势力手中夺回9字头吗?
汉兰达,一个国内市场经久不衰的车型,大七座城市SUV细分市场的代表作,不仅在当今电动化时代仍是不少消费者家用SUV的首选,也被几乎其它所有车企都当作标杆竞争。这其中,合资品牌中鲜有真正能打的,十多年过
行业观察车云2023-02-17
芯片公司渡劫,日均倒闭16家,投给芯片行业的钱都去哪儿了?
行业观察瓦肯财经4天前
2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环比下降10.16%
行业观察大河财立方1天前
自动驾驶落地难,是技术问题还是路线错误?
回首2022,AI行业热度有所衰减,但我国自动驾驶赛道却是风起云涌。 去年11月份,禾多科技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福瑞泰克也完成了近亿美元融资;宏景智驾、芯驰科技也各自宣布完成
行业观察36kr科技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