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别着急为比亚迪的百万豪车「自嗨」

来源:
道总有理
发布时间:2023-01-11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比亚迪仰望,圈内无对手,只能出圈PK坦克了”…

“对比亚迪的仰望U8心动了,希望比亚迪能把横着走这技术以后慢慢用到他的所有车型上”…

“有这些技术还卖100多W,直接把路虎干没了,也会拉走一些奔驰大G的客户,比亚迪摩擦所有豪车啊,中国骄傲”…

前几日,比亚迪的发布会上,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U8和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U9同步亮相。一登场,比亚迪U8狠狠地炫了一下技:原地掉头、横向移动、水面漂浮…无论圈内人还是圈外人,乍一看都惊叹一声牛逼。而且,王传福一句“中国人的高端品牌,绝不仅仅是买料堆料”,更是轻而易举调动起国人的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前脚比亚迪新车上探百万,后脚特斯拉突然宣布全面降价,并由此爆发了大规模维权。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势,引来一片叫好声,不过国产汽车的豪车梦能实现吗?

遥远的豪车梦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极速扩张,这是国产汽车品牌离高端市场最近的时候。

根据数典汽车销量网整理的零售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多数豪华品牌销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奔驰、宝马和奥迪的销量分别为70.4万辆、69.4万辆和57.7万辆,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0.3%、9.5%和9.7%。

相反,蔚来、理想、极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在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获得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51.1万辆,同比增长12.7%。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国产自主品牌一面把传统豪华品牌挤出高端新能源市场,另一面也开始在高端汽车市场替代燃油车,撼动传统豪华品牌的基本盘。

然而,数据的增长并不代表消费层面的改变。长期以来,奔驰、奥迪、宝马等传统汽车厂商历经上百年的品牌沉淀,在消费者心中早已形成了固有的品牌认知,这不是新能源汽车仅凭借高端的定价就能动摇的。

前段时间,J.D. Power发布了一份2022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豪华品牌在品牌影响力得分方面依旧*主流品牌。宝马以694分的成绩名列豪华车市场品牌影响力排行榜首,奥迪和奔驰品牌并列榜单第二名。而在这份豪华车市场排名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价格固然是“豪华与否”的一个硬性标准,可品牌才是消费者愿意为高价车买单的核心,所以说,国产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或许仅仅迈出了*步。

豪华车尚且如此,百万级的超豪华车市场更不容易被“搅乱”。2021年国内百万元豪车销量排名中,保时捷Cayenne、奔驰S级以及宝马7系分别以3万辆、2.5万辆和2.2万辆的年销量位列前三,前十名被宝马、奔驰、保时捷、路虎等海外车企承包,保时捷在前十中更是占据四席。

这其中也有一款电动汽车,只是它属于保时捷,保时捷Taycan是*进入前十榜单的纯电车型。

其实,即使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势如破竹的比亚迪,也曾在高端市场上折戟过。2009年,在自主品牌售价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比亚迪推出了最高售价20.68万元的比亚迪S8,可是销量惨淡。

如果说比亚迪当初做高端车是时机不对,那如今它的时机来了吗?

豪华车市场,不是技术为王?

近来,加码豪华车市场的车企不在少数。比如广汽埃安,推出了高端品牌Hyper昊铂,Hyper SSR车型售价超百万;还有消息称,蔚来定位高端的汽车品牌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对标的是迈巴赫S级。

但要说谁引起的反响更大,自然还是比亚迪。在当前国内技术崇拜*热烈的背景下,比亚迪选择以技术打响品牌高端化战略的方式,恰恰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普遍心理需求。且不说以后卖的好不好,起码这场发布会为比亚迪的高端车注入了浓厚的技术色彩,有助于塑造一个高端化的新品牌。

可前提是,这一“颠覆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能否从概念到落地和量产。

通过发布会可以看出,仰望品牌*量产车型U8的技术支撑在于“易四方”技术,易四方技术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简单来讲,原地掉头、横向移动、水面漂浮这些炫酷的技能,就是靠这四个轮子来实现的。

这不是比亚迪的原创。美国有一家叫作Rivian的造车新势力,旗下的两款车—电动皮卡R1T和硬派越野车R1S,采用的也是轮边电机驱动,也具备原地转向功能,*涉水深度接近1米。而在比亚迪仰望U8发布会之前,奔驰曾公布一款奔驰EQG,四个车轮同样是配备独立的驱动电机,在演示视频中可原地360度连续旋转。

透过发布会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四轮电机独立控制技术确实具有优势。比如能在柏油马路等高附着力路面,实现灵活的原地掉头功能;横向移动功能,显示了“易四方”拥有*的稳定性控制。

可问题在于无论是奔驰EQG采用的轮毂电机,还是仰望U8的轮边电机技术,车辆所能带来的“特技”大概率是借助了麦克纳姆轮的效果。而如果到了量产阶段,厂商是不可能给车子装四个麦克纳姆轮的,因为麦克纳姆轮不具有像普通橡胶轮胎那样的摩擦系数、弹性支撑和舒适度。

也因此,这些酷炫的性能会不会实现、能不能像演示时那般丝滑,消费者对此是存在疑问的。

一个更让潜在购买用户感到不安的是,此次发布会比亚迪并未公布仰望U8的具体数据参数,甚至连价格和交付时间表也没有。

对于品牌影响力不及传统豪华车的比亚迪又或者是国产自主品牌来讲,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无疑更容易吸引消费者,进而从认知上塑造高端化的形象。但技术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靠产品来实现,一种停留于展示、难以量产的技术,营销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仰望U8、奔驰EQG等都是如此。

当然,不同的是,奔驰EQG尚且有奔驰这一豪华车品牌为其带来品牌溢价,仰望U8却没有。

新能源赛道需不需要豪车?

过去几年,众多车企及新势力涌入新能源赛道,但多数品牌的产品只在10万-30万元的价位上展开竞争,鲜少有百万级的品牌,这意味着该市场仍存在广阔空间。从增速可看,高端品牌乘用车同比增长20.7%,比大盘高出14.2个百分点。而且低价意味着低利润,这一点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深有感受,向高端化进军也是迟早的事。

但这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从大众的角度,我们真的需要豪华新能源汽车吗?这一点其实值得思考。

一般来讲,价格是车辆“豪华与否”的一个硬性标准,可也不是说价格抬上去了,就能称之为豪华车,豪华车还要看其历史、品牌、质量、性能、配置等等。而抛开品牌和历史文化,豪华车之所以成为豪华车,关键在于其把车辆的舒适、安全、质感等方面做到了*,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上更是追求性能的优越。

而这是建立在传统燃油车产业链的高度成熟之上。

不过,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电池、电机、电控组成的三电系统取代了原先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尽管新能源车企可以通过改善车辆性能来将价格抬高,但在动力电池和智能化明显存在短板的情况下,新能源豪车似乎配不上它上百万的价格。

换句话说,续航受限、充电麻烦、智能化不足等新能源车企现在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依然萦绕在新能源豪车身上,消费者愿意为这样一辆车花上上百万吗?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高价车来看,如轿跑Model S、SUV Model X、保时捷Taycan以及高合HiPhi X,这些车型之所以卖的贵,无非还是在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智能化上做文章,可实际上它们也就比普通车型的数据提升了少许,还是不能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以高合HiPhi X 6座 SUV为例,官方数据显示其续航里程为550km,还不如Model 3国产版556km的续航。而在智能化上,尽管高合一直以其为卖点,可这也是车主吐槽最多的,有用户升级HiPhi OS2.0之后,甚至出现了语音模块失灵的情况,需要进店完成修复,另外,该车的“车车互联”功能还被质疑可能侵犯用户隐私。

回头再看比亚迪,除了炫技,比亚迪目前并未透露出仰望U8的任何核心数据,电池技术、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充电速度等等一概不知,又有什么值得自嗨的呢?

当然,新能源品牌探索百万级豪华车,可能只是一场高端化的试水,试一试市场反响,试一试潜在的客户群体在哪,而且从销量来看,买单的人有不少。以特斯拉为例,2022年Q2,Model S/X 的全球生产量和交付量分别为16411辆与16162辆,这在百万左右价格的车辆中,已经可以和传统豪车品牌掰手腕了。

只是特斯拉高价车的销量,建立在其全球性的品牌力上,消费者愿意为这部分溢价买单,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没有这种影响力。

比亚迪或许也有足够的实力,可性价比的标签早已牢牢贴在了品牌的身上,从下往上,远比从上往下更艰难。这似乎也是很多国产自主品牌的“通病”,遗憾的是,至今还未有几个成功突围的例子。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销量持续暴跌,广汽本田前途未卜
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都会把日系车与故障率低、省油经济等特点结合在一起。 正因如此,广汽本田成为了不少消费者购车的首选。 如今世道变了,陈旧的技术、偏低的智能化水平,让广汽本田产品力逐渐下降,投诉量激增
行业观察有驾报道2023-03-09
吉利、长安、长城,在追赶比亚迪的道路上孰快孰慢?
2月23日,吉利银河系列发布会,大半个汽车圈的媒体都聚到了杭州,就像四年前吉利把大家请到新加坡去围观几何的上市一样,盛况空前。但如果说几何那场发布会只是吉利对于新能源路线的最初试探,那么银河系列就是吉
行业观察36氪2023-02-27
雪铁龙引战,国内车商“踩踏”式降价
博弈论中有一个异常经典的场景“旅行者困境”,揭示了博弈双方在都是理性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勾心斗角,最后导致第三方坐收渔利的情形。今年3月,国内不同的车商品牌不断通过大幅降价来提振销
行业观察来咖智库2023-03-10
月销68辆,飞凡汽车拿什么突围?
作为被飞凡汽车寄予厚望的 “翻身之作 ”,飞凡F7即将迎来正式交付。 3月14日,根据飞凡汽车官方披露的信息,飞凡F7已经开始大规模发运,周内将陆续抵达全国超150家销售终端,并于3月27日正式上市。
公司动态DoNews2023-03-15
渐渐寡淡的3·15,日趋炙热的新能源
还有半天时间,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又将徐徐拉开帷幕。 作为旁观者,结合过往几届曝光的内容,已经能够提前预见“温和”大概率会是其再次针对车圈的态度。 “总感觉有点变味儿,没有那种
行业观察汽车公社2023-03-15
从互联网汽车鼻祖坠落,荣威还能翻盘吗?
荣威要重现昨日辉煌,新管理团队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公司动态车圈能见度2023-03-18
长城汽车的前总裁,能救何小鹏吗?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作者丨周到编辑丨张博文图片丨视觉中国违和、反差。这可能是长城汽车前任总经理王凤英,官宣将就任小鹏汽车总裁之后,几乎所有圈内人的反应。毕竟,前者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长城汽车二把手的形象为
公司动态虎嗅APP2023-02-02
永不降价的蔚来还是降价了
2月2日,有多个媒体报道,蔚来针对2022款ES6和ES8库存车型,进行了包括降价、赠送辅助驾驶包、购车新能源补贴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促销手段,整体降价幅度超过10万元。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在新能源汽车
公司动态读懂财经2023-02-03
2022盘点系列:自主品牌在逆境中“开挂”
“中国公司颇为令人意外地做到了脚踏实地。”这是日媒对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现状的评价。 市场份额逼近50%,新能源市场占比近8成,出口量跃升世界第二大国,可以说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实现了“里
行业观察车云2023-02-01
激光雷达“量产年”,谁在着急买单?
春节刚过,车圈又活跃起来了。就在近日的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分享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表示将在明年实现第一批量产,还立下目标,称 “(小米汽车)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 这边是雷军的豪言壮志,
宏观经济智能相对论2023-02-23
特斯拉挥刀,“蔚小理”们折腰
近年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于2023年开年刮起了一股降价风。 据雷达财经不完全统计,在年初特斯拉宣布降价之后,已有AITO问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展了降价促销活动。 而新
公司动态雷达财经2023-02-14
极氪完成A轮融资,估值130亿美元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拿到了兔年新能源赛道的第一笔大额融资。
金融大摩财经2023-02-14
雷军之后,余承东也不想给年轻人造车了
再次重申不造车原则的余承东,又给华为汽车业务添加了一条新红线:不做20万元以下的车。“20万以下我们做会亏损,我们没有那么低的成本。”近期被问到华为汽车未来会不会跟比亚迪产生竞争时,余承东解释道。余承
行业观察盒饭财经2023-02-24
理想L7正式上市,凭什么与BBA硬碰硬?
2月8日,理想L7车型正式迎来上市。全系共推出三款车型,售价31.98-37.98万元。由于去年预售时发布的产品信息已经十分充分,本次发布会,理想带来的惊喜并不算太多。虽然从尺寸、用户定位等层面来看,
金融观网财经2023-02-10
华为靠什么卷赢与理想的战争?车海战术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罕见下滑,“过冬”、“淘汰赛”、“洗牌”等一个个字眼对当时的手机行业发起预警,彼时主导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喊话,“过冬的唯一方式就是多卖华为的产品。” 这一年,华为
行业观察品玩2023-02-23
茂莱光学:光学领域的高端玩家,茂莱光学如何实现业绩翻五倍?
行业观察你好新股1天前
成本下降利润好转 蛋鸡养殖户补栏忙
由于饲料价格大跌,养殖成本下降,蛋鸡养殖利润大增。有养殖户反映,近期鸡苗市场价格猛涨,“一苗难求”,通常需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才能买到货。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旅游、餐饮消费向好,鸡蛋需求乐观,加之饲料价
行业观察中国证券报1天前
2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环比下降10.16%
行业观察大河财立方5天前
自动驾驶落地难,是技术问题还是路线错误?
回首2022,AI行业热度有所衰减,但我国自动驾驶赛道却是风起云涌。 去年11月份,禾多科技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福瑞泰克也完成了近亿美元融资;宏景智驾、芯驰科技也各自宣布完成
行业观察36kr科技2023-03-23
以岭药业二代接班,“百亿院士”功成身退
执掌以岭药业数十年,74岁的“百亿院士”吴以岭,终于选择了功成身退,将权杖交予了儿子吴相君。 过去的3年,新冠推动公司旗下产品连花清瘟销量猛增,拉动公司收入、业绩、股价等屡屡创新高。 非常规的“战
行业观察斑马消费2023-03-01
相关企业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王传福
注册资本:291114.2855万人民币
主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电池、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充电电池、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服务、镍电池、传统燃油汽车、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手机锂电池、镍镉电池、汽车及零配件、手机充电器、锂离子电池、汽车业务、纯电动汽车、汽车模具、手机、乘用车、手机部件、锂电叉车、品牌汽车、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叉车、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维修、汽车电子装置、消费电子产品及其部件设计制造、连接器、电子电源设计、燃油轿车、通信电源设计、电脑零部件、双模电动车、金属零部件、电力电源设计、手机ODM、手机测试、手机按键、不间断电源、LED、直流电源、纯电动巴士、储能电站、光电子产品、五金电子产品、手机装饰、微电子产品、手机组装业务、不间断电源设计、塑胶机构件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法人:秦力洪
注册资本:300000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销售服务、电动智能汽车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智能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智能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测试、高性能电动车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曾庆洪
注册资本:303134.4616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工业、汽车、商用车、汽车销售与物流、乘用车、汽车研发、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物流、汽车整车、摩托车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