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严查上市前“突击”授权专利,这家公司被两连问!

来源:
企业专利观察 黄小莺
发布时间:2022-01-13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1月12日,科创板项目申报状态更新,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芯龙技术”)第二轮问询意见回复公布,其中上市委对芯龙技术的专利多数为2020年下半年获得的情况进行了问询。根据芯龙技术披露,在申报的32项授权发明专利中,除了7项是从外部购买得来的发明专利,其余25项发明专利,有23项是2020年下半年取得,另2项是在报告前取得。

来源:芯龙技术官网

这对于一家已经成立了十年,甚至在2007年就组建团队开始研发的半导体来说,很不寻常。相当于在技术和专利密集型的半导体产业,可以说芯龙技术一直都在“专利裸奔”,只有到了快要上市前,才想起去“突击”布局专利。

或许正是因为同样的疑问,这已经是上市委连续两次对芯龙技术有关2020年下半年后批量获得专利事情的问询了。表明上市委现在在审核时,对于所谓“突击”获得专利的情况提高的审查和披露的要求。

在首轮问询中,上市委重点对研发人员参与研发与2020年后取得绝大部分专利就进行了重点问询。

来源:首轮回复

芯龙技术在回答首轮问询时,将主要原因归结为早期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随着近年来半导体市场火爆,竞争加剧,才将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开始进行专利申请,并且提到了一个理由——“专利相关的技术整理相对复杂,影响了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

来源:首轮回复

这个理由有些牵强,既然技术复杂,又怎能做到从2020年10月开始,每月都有高密度的专利申请,尤其是2021年7月提交了18件发明,目前都已经获得授权。

或许正是由于芯龙技术这个案例实在有点特别,不仅集中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大,而且还有上市申报前从外部购买的7项发明。

来源:招股书

而从买来的这7项专利来看,疑点也很多,首先每件的价格并不高,二是7件专利来自7个不同的企业,这怎么可能会有关联性呢,所以也会对这些购买操作背后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

正是以上原因,引起了上市委在第二轮问询中继续提出这个问题。但这次的问题集中于,这种快速取得授权的原因及是否符合同行业惯例。

来源:二轮回复

到底芯龙技术的专利有多快速获得授权?

芯龙技术在二轮回复中,将所有授权专利进行了列表展示,可以看到,从2020年10月之后申请获得授权的专利短的只要1个多月,长的也就6个月就从申请获得了授权,这完全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在各地保护中心推出的快速预审服务。

而就在招股书披露到二轮答复的半年期间,芯龙技术的授权发明专利从25件就快速增长到58件,这个速度感觉芯龙对于快速获得更多的授权还是极度渴望的,所以有必要把这58件专利的列表展示一下,重点看一下申请日期和授权日期的间隔。

来源:二轮回复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则是,芯龙技术对于上市委问询的与同行业比较情况的答复。最终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情况来答复,找一些“同类垫背”的思路也是尽显当下科创板上对于突击申请专利问题的思路到底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秀下限的程度。

在芯龙技术提到的几家类比公司中,有上海霍莱沃电子,9项发明中的6项申请到授权少于1年;深圳英集芯38项发明,其中36项从申请到授权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权;合肥晶合集成有134项境内发明,其中107项从申请到授权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权;大连优迅14项发明,其中13项从申请到授权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权;成都思科瑞10项发明,其中9项从申请到授权少于1年,且都是2020年10月后授权。这么来看,确实都是半斤八两。

来源:二轮回复

实际上,在芯龙技术举例的五家科创板企业中,我在之前就重点关注过两家的同样突击专利的问题,并写了专题报道《成都思科瑞“5件发明专利”指标疑似拼凑,还涉嫌非正常专利申请》、《大连优迅,又一家“疑似拼凑”指标的企业,这次是“一案双申”与快速预审》。说的就是同样的上市前“突击”获得专利的问题,其中还涉嫌了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嫌疑。

如果说这些案例都能当作半导体行业专利申请的同业惯例,那那些用正常方式在申请专利,耗时又长仔细布局专利的半导体企业又算什么?国外半导体器件的大厂ADI、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们正常申请专利的方式又算什么?

所以现在不得不感叹,科创板IPO企业为了上市已经在专利上“不择手段”的手法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大家在答复上市委的时候都信誓旦旦、义正严词的说和主营业务关系紧密,是核心技术带来营收,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谁也无法考证,完全凭良心说话。但是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如果受到了“错误”的诱导,就可能产生损失,这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就像上面列举的很多企业“突击”获得专利授权,懂专利的人一定知道,其稳定性有可能是非常差的,国家只是通过快速审查渠道给你了一个“临时”的法定权利而已,至于专利是不是一定能经受市场考验,能在无效程序中被保留下来,完全都是未知数,因此不排除虽然你有授权专利,但是最后依然可以被全部无效掉的可能,这就相当于你本来赖以“炫耀”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是他人早就公开的公知技术,这种情况下,IPO企业的核心技术到底有没有含金量,能不能支持未来上市后的股价,一切都是未知数。

而且,这个问题极易引发对于上市企业是否存在“非正常申请”行为的讨论。如果说国家将那些仅是为了获得专利权采取申请专利,评职称、凑指标等目的动机不纯的列为“非正常申请”,那这些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突击”获得专利的嫌疑行为是否需要调查?也是需要一视同仁的审查才对,法律就是要保证公平,不能因为上述这些企业都是国家要重点扶持的电子和半导体企业,就打折扣,这样只能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和对“打击非正常专利”工作的质疑。

就像我们之前一直在说的,包括去年卯足劲要上市的蚂蚁金服突击申请专利的情况,实际上都有“非正常”的嫌疑的。唯一的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从代理质量上来看,这些要上市的企业找到都是国内和国外知名律所、红圈所,他们写(编)出来的专利是不会让政府打非的人看得出来这可能是一件“凑指标”的专利,反而是那些没钱找不到好代理的申请人,才会更大概率被认定为是“非正常申请”。

所以,所谓的非正常专利,实际上就是一个“穷爸爸和富爸爸”的故事,本质都一样,但是你花的钱不同,结局就会不同。

相关企业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井贤栋
注册资本:3500000万人民币
主营:电子钱包、金融和生活服务、数字生活新服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开放平台、数字生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