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引发连锁反应!对这六大行业影响非常大!

来源:
企知道整理
发布时间:2021-01-26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随着多地零星出现的新冠病例,国内防疫政策趋严。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各地“返乡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政策,倡导“就地过年”。这样的大环境,既改变了传统春节中国各地的人口布局,也改变了以往的春节经济模式,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餐饮业:有利于一二线品牌,不利于三四线以下餐饮

目前政策倡导“就地过年”,部分地区要求春节期间减少外出活动、限制私人聚会人数,因此大规模在外聚会需求减少为合意假设,预计春节期间餐饮消费整体仍弱于19年同期。

餐饮消费的结构影响可能会显性化。在近年本地生活O2O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背景上,送餐上门、外卖年夜饭等形式可一定程度上突破线下场景约束。另一方面,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也鼓励骑手就地过年。因此预计“就地过年”对于餐饮部门的总量影响相对可控,返乡人群转为就地过年人群的过程整体有利于一二线品牌餐饮,不利于三四线以下餐饮增长。

二、批发和零售业:礼赠需求减少,“宅”相关的消费可能受益

“就地过年”背景下返乡人员大幅减少,走亲访友等礼赠需求减少将冲击烟酒、保健品等零售市场。家庭预算更倾向于粮油、小食品等与“宅经济”密切相关的必选消费品,一二线城市超市便利店等线下零售渠道亦相对受益。

另外,耐用消费品影响整体相对复杂。春节返乡人流限制或对三四线与农村地区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形成约束,如家电建材、国产品牌经济适用型汽车等需求影响。

三、旅游业:本地、周边旅游热度攀升,远距离出游影响负面

旅游市场整体影响负面,景区及家庭远距离出游受限将为大概率。另一方面,旅游市场客流由省外游客转为省内,尤其以一二线城市为代表的本地及周边旅游热度或维持高位。同时由于走亲访友等传统拜年方式受限,适合家庭范围的周边游酒店+景区组合套餐热度较高。

整体而言今年旅游市场复苏条件仍不具备,但一二线地区本地游、亲子酒店、以及乡村农家乐、民俗等近郊适合家庭出游的结构性产品存在一定热度。

四、交运行业:交运行业下降较为明显,物流有超季节性表现的可能

受目前疫情零星扩散、人员活动半径受阻等因素影响,春运期间民航、高铁、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已受阶段性冲击,机场客流受疫情反复影响也已于去年12月首现端倪,北京、上海等主要机场客流量环比走弱。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快递公司纷纷加强了城市寄递服务。从寄递业务量层面考察,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国快递件量同比录得37.4%。总体而言疫情反复、以及网购等线上零售渗透率加速或将对快递物流影响积极。

五、建筑业:返岗与复工成本降低,建筑业活动整体启动时点或有提前

“就地过年”无疑对建筑业形成直接利好,能有效缓解因春运产生的有效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增加了农民工留岗稳定性,降低了建筑企业整体复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2月中旬全国范围气温日渐回暖,建筑工地返工条件亦较为充分,预计建筑业活动全面复工时点或将提前。

六、工业:生产实际工作时间延长,将一定程度抬高工业增加值

返乡人员减少或将间接性平滑及稳定一季度生产活动,从而增加工业部门实际工作天数。保守估计受就地过年影响(降低复工成本)、补贴政策安排(提升复工意愿)以及政策倡议号召等多方因素影响,1-2月实际有效工作天数或增加5个工作日,因此1-2月工业增加值在低基数影响下存在上行斜率超预期的可能。

不过,后续月份则可能受错峰返乡增多等负面因素制约,不排除滞后影响工业表现的可能性。

此外,就地过年影响还可能包括对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的催化。从非典时间互联网消费习惯培育、2020年疫情期间“宅经济”等案例看,这一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