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蔚小理”年报:谁在天上,谁在坑里?

来源:
深燃
发布时间:2023-03-18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随着小鹏汽车发布财务业绩,“蔚小理”都交出了2022年的答卷。

总体来说,三家公司在2022年都是增长的——发布了更多车型,卖掉了更多新车,获得了更多收入。但同时,无一例外的,它们的亏损也在扩大。

蔚来、理想的年收入都冲过了400亿元大关,小鹏还在300亿元以下徘徊。蔚来亏掉了144亿,小鹏是91亿,理想也有20亿。加起来,它们的亏损金额比2021年翻了近1.8倍。

亏损不可怕,重要的是为什么亏损,有没有希望扭亏,以及,这些亏损到底产生了多大价值。

提到新造车,现在很多人依然认为它们是烧钱、不靠谱的代表。即便是已经做到第一梯队,“蔚小理”还是面临诸多质疑。尤其是自游家在去年陷入交付困境,威马在今年几乎经营停摆,给新势力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抛开这些感性因素,回归理性分析,我们不妨从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出发,去看一看新造车真实的经营状况。

“蔚小理”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我们通过对比,试图搞清楚,它们谁最能赚钱,谁最敢花钱,谁又最危险?

01

谁最能赚钱?

说到赚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蔚来,因为蔚来的车卖的最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单从收入维度来看的话,蔚来的规模确实是最大的。

2022年,蔚来收入493亿元,理想、小鹏分别是453亿元、269亿元。与之对应,它们卖掉的新车数量分别是12.25万辆、13.32万辆、12.08万辆。

汽车销量差别不大,收入规模差别很大,原因是车辆售价不同。蔚来的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上下,理想是30多万,而小鹏是20万元。转换成收入记账,蔚来平均每卖掉一辆车能收入37万元,理想是33万元,小鹏是21万元。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盈利空间有多大。

2022年,除了跟新势力们错位竞争的上汽通用五菱,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冲高端,推出价格更贵的新车型。蔚来推出ES7、ET7,理想推出L9,小鹏拿出了史上最贵车型G9。这让“蔚小理”的收入规模、单车销售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然而收入增加不代表就能赚钱,在最能衡量盈利能力的毛利率上,“蔚小理”在2022年都是下滑的。

蔚来的车辆销售毛利率,从2021年的20.1%下降到2022年的13.7%;理想从20.6%降到19.1%;小鹏从11.5%降到9.4%。车卖得更多了,但盈利空间更小了。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毛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一是电池成本上涨,二是新老车型换代。

碳酸锂的价格在去年疯涨,宁德时代又推出碳酸锂价格与动力电池价格联动机制,把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给主机厂,这直接蚕食了车企的利润。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说,如果碳酸锂的价格每吨下降20万元,蔚来的毛利率能涨4个点。

车型切换带来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则是此前很少出现的。去年理想对市场出现误判,被迫降价处理理想ONE,提前发布换代车型L8,导致在存货拨备上产生8亿元损失,让三季度车辆毛利率跌至12%。蔚来因为“866”车型(ES8、ES6、EC6)换代,调低了销量预期,导致去年四季度产生9.85亿元的存货拨备及采购承诺损失。

多种因素影响之后,蔚来、理想、小鹏去年的公司毛利率分别是10.4%、19.4%、11.5%。蔚来的毛利率垫底,甚至排在小鹏之后。不过,由于蔚来的车单价高,算下来毛利润并不低。2022年,蔚来每卖掉一辆车,平均能赚4.2万元,理想是6.3万元,小鹏是1.9万元。

在衡量赚钱能力的终极指标——净利润上,三家公司都是亏损的,蔚来净亏损144亿元,理想20亿元,小鹏91亿元,比2021年大幅提高。如果把股权激励等干扰因素排除,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之下,蔚来、小鹏的亏损金额依然高达121亿元、84亿元,理想则实现微盈利2082万元。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从金额来看,蔚来亏损最多,是典型的赔本赚吆喝。但从结构来看,赚钱最难的是小鹏——只有269亿元的收入,却净亏损91亿元,净亏损率达到34%,高于蔚来的29%。

综合来看,小鹏的车卖得最便宜,亏损最多,赚钱最难;理想的财务状况相对健康,盈利能力最强。

02

谁最敢花钱?

在花钱方面,最大方的是蔚来,最抠门的是理想,效率最低的是小鹏。

理想在业内素有“抠厂”之称,以严苛的成本控制出名。去年理想发了三款新车(L9、L8、L7),交付了其中的两款,各项经营费用加起来花了125亿元。其中,跟管理效率关系最大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是57亿元,低于蔚来的105亿元,小鹏的67亿元。

蔚来一向出手阔绰,敢于投资。去年蔚来的经营费用高达208亿元,在各大新势力中遥遥领先。

这跟蔚来的风格有关。蔚来是新势力中品牌意识最强的,从成立之初就定位高端,“要取代BBA”,在日常营销、品牌打造上舍得投入。而且蔚来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非常激进,产品陆续在挪威等国落地。这都需要花钱。

去年三季度,蔚来跟澳大利亚锂矿商绿翼资源达成合作,后者正在推进阿根廷一个锂盐湖项目的勘探计划,蔚来成为国内新势力中第一个涉足采矿的车企。蔚来说这么做是想通过垂直一体化,提升毛利率。

在花钱方面比较神奇的是小鹏,去年小鹏的经营费用为119亿元,表面看起来是“蔚小理”中金额最少的,但占收入的比例却高达44%,甚至超过蔚来。这说明小鹏的运营效率比较低,成本控制较弱。

就以新车发布为例,去年9月小鹏发布重磅级新车G9时,花了大力气做营销推广。为了造势,G9在正式上市前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直播,邀请了一些明星、音乐人、车评人站台。

钱花了,效果却不好。一位小鹏员工用“荒荒凉凉”来形容这场直播,说完全没有找对人来带货,完全没有形成热点,大家都看得不知所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发布会最后以价格配置过于混乱“翻车”收场。

在这次财报电话会议中,何小鹏说,经过去年底的内部组织调整之后,今年小鹏的营销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要保证提高销售的效率。

所以花钱是有学问的,好钢得用在刀刃上,否则就是真烧钱。

对于“蔚小理”而言,当前阶段的一大投入重点是研发,这是在对未来做投资。

三家公司都舍得在研发上花钱。蔚来、理想、小鹏去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8亿元、68亿元、52亿元,相比2021年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蔚来和理想,研发开支都翻倍了,且超过了小鹏。

制图 / 深燃

制图 / 深燃

小鹏原本在研发上非常激进,一直硬刚特斯拉,试图把智能驾驶打造成自己的标签。但在去年,小鹏在研发上的投入有所放缓,研发开支只增长了27%,落后于蔚来、理想。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积累的优势,在被追赶和缩小差距。

相比之下,理想从2021年才舍得在研发上投钱,然后加大投入。蔚来则是一直保持着大规模甚至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蔚来从2021年开始自研AD(自动驾驶)芯片,据李斌透露,团队规模已有500人。蔚来还自研动力电池,甚至开发自己的手机,蔚来手机将在今年亮相。这都是对资金要求非常高的赛道,且技术壁垒很高。

不过,这其中的风险在于,投入的研发费用,最后到底能产生多大价值。要警惕盲目、不必要、不创造价值的研发。

03

谁最危险?

造车进入2023年,竞争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车企之间从卷产品、配置、价格,到卷战略、组织、文化。任何一方面掉链子,都可能陷入危机。对于很多品牌而言,留在牌桌上,出牌机会可能只有一次。

小鹏是2021年的新势力销量冠军,但在2022年销量被蔚来、理想、哪吒反超。去年有那么一段时间,小鹏的股价跌至冰点,销量一蹶不振,外界甚至担心小鹏是否还能活下去。后来董事长何小鹏在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才挽回来一点信心。

直到现在,小鹏汽车也是“蔚小理”中最危险的那个,因为改革的成效在短期内难以体现。

从市场反馈来看,寄予厚望的小鹏G9的销量难言乐观,最巅峰的一个月最多也只交付了4020辆;支柱车型小鹏P7的销量,已经下滑至每个月一两千辆的水平,因为大家知道P7要改款,观望情绪浓厚;改款的P7i终于在3月上市了,但要起量还得等一段时间。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小鹏给出了今年一季度的新车交付预期,1.8万-1.9万辆之间,远低于蔚来和理想——蔚来是3.1万-3.3万辆,理想是5.2万-5.5万辆。小鹏的收入预计在一季度下滑近五成。

何小鹏说,在今天来看,汽车行业产品和管理的调整周期,相比互联网等其他行业要困难,需要的时间周期也更长,但小鹏还是愿意牺牲短期的销量,以追求更有耐心、中长线能够获得更大的胜利的成功去做好准备。

汽车行业老将王凤英今年加入后,小鹏汽车调整加速。何小鹏说,这对他个人最大的压力是,王凤英一周工作7天,转为现在大家都开始干7天的活。

小鹏能不能彻底度过这次危机,重新起飞,还存在变数。按照何小鹏的计划,小鹏的调整要见到成效,要到下半年。

理想目前看起来春风得意。去年拿下新势力销冠,今年冲刺月销3万辆大关,而且率先实现了公司层面的盈利。

理想是一个“极致现实”的选手,它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产品定位和营销包装上。

在“产品经理”李想的带领下,理想汽车把一个相对简单甚至被人指责落后的技术,落地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上,匹配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造就了爆款理想ONE。然后它将这套经验复制到L系列车型上,用套娃的方式加速收割市场。

你也不能说它没有创新,至少它更好地满足了购车者的需求。在伺候好用户的同时,公司还赚到了钱。有人会说,这或许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它成就了一个精致的商人。

理想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拿出真本事。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落地上,理想要走的路、踩的坑还有很多。

蔚来在很多人眼中是那种不太会“过日子”的类型。它有一些大胆的想法,你也可以将之理解为“梦想”,比如它砸了很多钱在推的换电,就是一个很有价值但相当烧钱的事情,看中短期盈利的公司是不会去做这件事的。还有上文提到的蔚来手机,自研电池、芯片,这都是大格局,符合经历过大风浪、见过大钱的李斌的风格。

蔚来的风险在于,是否有足够的实力驾驭这盘大棋。2019年的现金流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就目前来看,“蔚小理”发展到这个阶段,公司基本面是没问题的,除非犯大的错误,不至于出现威马的尴尬局面。截至去年底,蔚来、理想、小鹏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分别有230亿元、404亿元、147亿元,短期内不靠融资也能活一段时间了。

只是,现在价格战打的凶猛,特斯拉这条鲶鱼时不时出来搅浑水,还有比亚迪这种人狠话不多的选手。“蔚小理”能不能保持现有地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就要看接下来的表现了。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从互联网汽车鼻祖坠落,荣威还能翻盘吗?
荣威要重现昨日辉煌,新管理团队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公司动态车圈能见度2023-03-18
巨亏90亿,小鹏汽车陷入泥潭!
近日,小鹏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交付量接近 “拦腰式” 下滑,导致营收和净亏损双双大规模下跌。
公司动态直通IPO5天前
蔚来要赢未来,但不能输了现在
毛利率腰斩、费用进一步提升、储备现金大降……蔚来交出了一份很难让市场满意的财报。
公司动态彭苏平2023-03-04
华为靠什么卷赢与理想的战争?车海战术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罕见下滑,“过冬”、“淘汰赛”、“洗牌”等一个个字眼对当时的手机行业发起预警,彼时主导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余承东喊话,“过冬的唯一方式就是多卖华为的产品。” 这一年,华为
行业观察品玩2023-02-23
进击的“华为系”?阿维塔逆势狂飙的背后
阿维塔科技近日宣布,截至 2023 年 3 月 2 日,阿维塔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 SUV 阿维塔 11,累计交付量突破 4,000 辆。同时,阿维塔科技还将上市阿维塔 11 单电机版。 关注阿维塔的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2023-03-06
市值跌去1900亿,上汽集团被冷落了?
当了17年销冠,上汽集团在资本市场却被冷落了。
公司动态德林社2023-02-24
“二李”分道扬镳,理想和蔚来正驶向不同的终点!
李想说,在他还是蔚来董事的时候,他也认可,换电是最接近加油的体验。蔚来先到先得,当李想准备决定造车时,他是不会选择再去复制昔日队友的路线。 李斌与李想造车初期,都聚焦一个问题:解决里程焦虑。 最终理想
行业观察品玩2023-03-06
雷军之后,余承东也不想给年轻人造车了
再次重申不造车原则的余承东,又给华为汽车业务添加了一条新红线:不做20万元以下的车。“20万以下我们做会亏损,我们没有那么低的成本。”近期被问到华为汽车未来会不会跟比亚迪产生竞争时,余承东解释道。余承
行业观察盒饭财经2023-02-24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蔚来要进入冲刺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到资格赛的后期阶段,我们需要更出色的表现才能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 2023年的第一天,蔚来(NYSE:NIO)董事长兼CEO李斌发布了一封全员信,讲述了他对行业趋势的判断
公司动态 红星资本局2023-01-24
铁娘子”空降小鹏,王凤英和何小鹏的相互成全?
一剂“猛药”!铁娘子”空降小鹏,王凤英和何小鹏的相互成全?见习记者丁琦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建平北京报道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
公司动态华夏时报2023-02-02
交出史上最佳盈利成绩,特斯拉、比亚迪凭什么?
卖车容易赚钱难?新能源汽车盈利难的怪圈,正在被打破。 1月30日,比亚迪发布2022 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显示,比亚迪2022年预计年度营业收入突破人民币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行业观察车百智库2023-02-09
551万年薪的铁娘子,跳槽小鹏
传闻成真,王凤英正式入职小鹏汽车。 1月30日,小鹏汽车官网消息,王凤英已委任为公司总裁,即日起生效。 这位女将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组合管理和销售业务,向公司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汇报。 王凤英擅长
公司动态21世纪商业评论2023-01-31
永不降价的蔚来还是降价了
2月2日,有多个媒体报道,蔚来针对2022款ES6和ES8库存车型,进行了包括降价、赠送辅助驾驶包、购车新能源补贴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促销手段,整体降价幅度超过10万元。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在新能源汽车
公司动态读懂财经2023-02-03
何小鹏开年放大招,5款新车能否拯救小鹏?
尽管在2022年里发布了G9这等“重磅车型”,但纵观整个2022年,小鹏汽车的表现还谈不上有多好。反观地位相同的,同为“蔚小理”集团中的另外两家企业蔚来和理想靠多款新品攻城略地,更突显小鹏汽车在202
公司动态锋出行2023-02-02
价格战爆发,新能源汽车2023开年激战
继特斯拉之后,又一家新能源车降价了,而且一降就是3万。 1 月 31 日消息,福特汽车将其电动野马 Mach-E 的价格平均下调了 4500 美元,约合 30375 元人民币。 福特表示,希望通过今年
金融零碳风云2023-02-01
2023,特斯拉、比亚迪王者之争
作为被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一直都备受关注,其更是被看作为国内车企可供参考的重要榜样。无独有偶,作为国内市场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以“黑马之姿”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崛起,也引发
金融刘旷2023-02-06
打破美国专利壁垒,华为5G手机或将回归
公司动态万大叔1天前
长江存储终于迎来国家大基金大出手
公司动态万大叔4天前
2022年,小鹏踩了“急刹车”!
亏损加剧、交付量垫底、高层动荡......小鹏汽车正加速跌向谷底。 3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四季度营收51.4亿元,同比下降39.9%;净亏损23.6亿元,同比扩大83%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3天前
华为送来定心丸,问界抱紧“富爸爸”!
Fast Reading 1.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但两者的地位并不对等。在销售与用户的眼中,华为的“戏份”越来越多,赛力斯的存在感日益消减。 2.赛力斯曾表示,问界系列车型产
公司动态雪豹财经社3天前
相关企业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法人:秦力洪
注册资本:300000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销售服务、电动智能汽车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动智能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智能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测试、高性能电动车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曾毓群
注册资本:244047.1007万人民币
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储能系统、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新能源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动力锂电池、动力电池、超大容量储能电池、可充电电池包、锂聚合物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系统、电池、车用动力电池、乘用车三元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移动储能电池、电池模组设计、电池系统设计、锂离子可充放电池电芯设计、电池充电器、电池组设计、乘用车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王传福
注册资本:291114.2855万人民币
主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电池、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充电电池、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服务、镍电池、传统燃油汽车、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手机锂电池、镍镉电池、汽车及零配件、手机充电器、锂离子电池、汽车业务、纯电动汽车、汽车模具、手机、乘用车、手机部件、锂电叉车、品牌汽车、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叉车、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维修、汽车电子装置、消费电子产品及其部件设计制造、连接器、电子电源设计、燃油轿车、通信电源设计、电脑零部件、双模电动车、金属零部件、电力电源设计、手机ODM、手机测试、手机按键、不间断电源、LED、直流电源、纯电动巴士、储能电站、光电子产品、五金电子产品、手机装饰、微电子产品、手机组装业务、不间断电源设计、塑胶机构件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