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互联网汽车鼻祖坠落,荣威还能翻盘吗?

来源:
车圈能见度
发布时间:2023-03-18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曾经靠着性价比打出一片天的上汽荣威,在年销量连续4年下滑的成绩面前,也开始慌了。

不久前,上汽荣威一口气向市场推出了两款新车——全新荣威RX9和2023款荣威iMAX8,分别定价17.58万元~24.38万元和18.58万元~25.58万元,想借此在中高端市场拓出一片新天地。因为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汽荣威都因为产品更迭缓慢、技术竞争力不足而陷入了“吃老本”的窘境。

数据显示,在最辉煌的2017年,凭借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上汽荣威全年的销量曾冲到38.5万辆,第二年更是突破了46万辆。但是随着支柱产品RX5日渐式微,从2019年开始,上汽荣威的销量便持续走下坡路,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只剩下了26.1万辆,今年1-2月仍未止跌。

2023年注定是汽车行业大清洗的一年,是淘汰赛的开始。无论是在燃油车领域还是在新能源方面,背靠上汽这棵大树的荣威品牌都已盛名不再,仅仅靠加快推车速度、冲击中高端,就能重现昨日辉煌吗?

企知道显示,荣威(ROEWE)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荣威的品牌在4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

01 跌宕过往

荣威这个品牌诞生的时候,有着对百年传奇经典传承和对未来重塑的双重意义。

它起源于一家创立于1878年的英国汽车制造商Rover(罗孚),Rover曾经是英女王的专用御驾,声望与宾利、劳斯莱斯并驾,只是后来落魄后遭多次易主。

2004年6月,上汽与濒临绝境的Rover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收购Rover75全部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但未收购“Rover”品牌。2006年,基于Rover75技术核心,上汽决定全新演绎英伦品质基因,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命名为荣威ROEWE,定位国际化的中高端自主品牌。

不过从诞生开始,荣威的中高端之路就走得不算顺畅。上汽荣威第一款汽车荣威750虽然传承了Rover英伦轿车设计与技术,但超过20万元的价格还是考验了消费者的接受度。

数据显示,荣威750自2007年3月上市,到2007年底累计销量是1.7万辆,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到2009年全年也就1万辆出头,2010年只剩下不到7000辆.

而在荣威750刚亮相的时候,上汽方面对这款车的期待是:帮助上汽冲击5万辆自主品牌目标。很显然,实际表现是不及预期的。

好在荣威750引发的品牌效应还不错,在2007年获得了“最值得期待车型”“最佳中高级轿车”“第四届中国杰出营销奖”“最佳品牌建设案例大奖”等30多个奖项,树立起了荣威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只是这种中高端形象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在萎靡的销量面前,荣威不得不放低姿态。

2008年,上汽荣威开始妥协,向10万元级别以上20万元级别以下市场发起冲击,推出了定位为“数字智能高性能中级轿车”的荣威550。

价格下来了,又兼具数字科技感和时尚运动外观,荣威550很快成为当时12万元到15万元的畅销车型。2009年售出6.5万辆,2010年更是冲到了8.2万辆。

或许是尝到了低价走量的甜头,荣威后续在2010年上市的荣威350,直接把起步售价拉低到了10万元以内,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2013年,荣威350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1.3万辆。

当然这些都只是“前菜”,要说荣威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还属2016年推出的RX5。作为互联网汽车的开创者,荣威RX5售价区间为9.98万元~18.68万元,是当时市场中的一匹“黑马”,曾多次跻身SUV销量榜单前十的位置。

无论是从外饰、内饰的品质,还是从整车动力经济性等方面看,荣威RX5都体现了彼时上汽的最高水准,因此一经推出就爆火。根据2017年的数据,当年荣威RX5累计销量近24万辆,一年内连续5个月销量超2万辆。

荣威RX5的成功,也让上汽荣威跨入了主流乘用车品牌的行列。当时上汽荣威在新闻稿中写到:“在荣威RX系列热销的带动下,上汽荣威成为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之一。”

02 不进则退

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许是当初的“互联网汽车”大获成功,使得荣威后来在这条道上走到了黑。

荣威RX5之后,上汽荣威推出的打着互联网车型旗号的还有RX3、i6、RX8,以及RX5 PLUS、全新第三代荣威 RX5等。但随着互联网汽车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消费者们也回过味来。所谓的“互联网汽车”,不就是具有智能操作系统的汽车嘛,也就是现在已经普遍的智能汽车。

人无我有的时候,自然是稀罕的,大家都想尝鲜。但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情况下,拼的就是真正的品牌力和技术实力了。这两方面上,荣威都没什么优势。

要知道荣威的那些互联网汽车早年虽然卖得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投诉也不少,其产品质量问题经常遭到老车主们的吐槽。

据悉,从2017年开始,荣威RX5、荣威i6等车型就经常登上年度自主品牌投诉排行榜前十名。

比如2017年,荣威i6以667起投诉量排在第一;2018年,荣威i6和荣威RX5分列第五位、第六位;2019年荣威RX5排在第五位。投诉常见的问题包括变速器异响、变速器顿挫、发动机/电动机异响、发动机/电动机抖动等。

还有一个问题,在自主品牌抢占新能源市场红利的时候,荣威也犯了与刚起步时一样的错误:没能找准位置,在定位上摇摆不定,导致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接受。

早在2012 年时,荣威就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型e50,定位“中国首款新能源中级轿车”,指导价为23.49万元。在那个时候有多少人会买一辆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所以销量自然很惨淡。可查到的数据是,2014年荣威E50的销量只有400多辆。

接着,荣威又推出了“中国首款新能源高端轿车”e950,以及售价区间高达26.88万元~30.88万元的荣威Marvel X,结局都没有好到哪里去。就连承载着荣威高端电动化布局任务的子品牌R,后面也被独立了出去,改名飞凡汽车。

目前,荣威在新能源领域卖得比较好的就是荣威ei6 MAX,月销量有1000多辆,但这款车的价格还是在15万元以内。可见这么多年,无论是在燃油车领域还是新能源领域,荣威都没能把品牌价值提升起来。

燃油车日渐式微,新能源又没能打出一片天地,整体销量也就一退再退了。

数据显示,2018年上汽荣威全年累计销量突破了46万辆,2019年也有45万辆左右,但2020年和2021年销量已经分别下滑到43.6万辆和37.6万辆。在过去的2022年,上汽荣威全年累计销量只有26.1万辆,与2019年时相比,缩水近一半。

如此暴跌之下,2023年开年,荣威仍然没有好转迹象。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月销量仅有1.6万辆,2月为1.5万辆。

连续4年的销量下滑,仿佛抽干了荣威的精气神,渐渐没有了光彩。

03 蓄力爆发?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沉后,上汽荣威今年开始加快了推新车的步伐,还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团队,试图“满血复活”。

3月,上汽荣威宣布全新荣威RX9及2023款荣威iMAX8正式上市。其中,荣威RX9是一款大六座SUV,官方指导价17.58万元~24.38万元;2023款荣威iMAX8为一款中大型MPV,官方指导价18.58万元~25.58万元。

不仅仅是这两款燃油车,荣威方面透露,后续还会有大量的新能源车上市,接下来两年规划的新能源产品应该不少于5款。仅今年下半年,就会推出一款A级的纯电和增程式产品。此外,荣威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也将有大动作。

不过,从上面两款新车售价上我们可以看出,荣威还是没有放弃中高端之梦,要想突围却并不容易。

单说全新荣威RX9,虽然官方称跟汉兰达、途观L等合资品牌车型对比,RX9价格上有绝对优势,同时在内舱的豪华舒适、配置上完全超越合资品,但20万元级别中大型SUV可选择项太多了,就算RX9产品力没有问题,性价比也很高,还是很难成为爆款。

或许也是为了品牌继续转型向上,在“双车”发布会上,荣威全新管理团队正式亮相。在全新的管理团队中,不少高管都有着豪华品牌背景。

像是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潍、荣威品牌销售运营及管理总监齐亮、荣威品牌事业部用户发展总监闵汉纳,均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加入上汽乘用车,他们曾分别担任过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零售管理高级总监、林肯中国南区总监和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市场传播副总裁。

新官上任亮相,直接给荣威接下来的路定了方向。周潍表示,对于荣威品牌来说,必须得转型,而且转型必须得彻底,这样才有机会把原来可能已经丧失的客户再慢慢拉回来。品牌焕新也是有迹可循的,从集团角度来说,荣威品牌必须往上。

至于详细的调整计划,周潍透露,要在上海车展前后才会正式公布。

不可否认,品牌向上是大势所趋,国内的自主品牌哪个不都在向上转型,比亚迪有仰望、吉利有银河、奇瑞有星途。问题是汽车市场还是得靠实力说话,上汽荣威的产品技术能跟上其转型向上的决心吗?

荣威要重现昨日辉煌,新管理团队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本文由第三方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知道作为平台仅提供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原文作者,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联系邮箱: qzd@qizhidao.com
阅读更多
理想的未来,写在哈弗H6的过去里?
“在京海,高家看上的早晚都得是高家的。” “在京海,天上掉下的钢镚,都得姓高!” 电视剧《狂飙》里的经典语录,某种程度上,是当下理想汽车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就是理想L7和理想L8争夺中大型SUV冠亚
公司动态表外表里3天前
巨亏90亿,小鹏汽车陷入泥潭!
近日,小鹏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交付量接近 “拦腰式” 下滑,导致营收和净亏损双双大规模下跌。
公司动态直通IPO5天前
智己飞凡接连哑火,汽车“一哥”难再躺赢?
“上汽奥迪员工内购价最高优惠16万”,“30万出头买奥迪A7,以往这价格也就买A4”。 3月初,这则上汽奥迪大降价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上汽紧急回应称是员工内购价,严查外部倒卖。但依旧阻止不了市场对这款车
金融Tech星球2023-03-15
从“黑马”到“卷王”,赛力斯跳级入局
数据和事实是对谣传最有力的修正和打脸。 当赛力斯与华为“闹掰”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时,两条好信息对其迎面痛击。 一是华为与赛力斯继续加强合作。 2月25日,在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和华为常务董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2023-03-03
2022掉队的“蔚小理”,按下了兔年加速键!
进入2023年,各大车企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竞速”。尽管1月份汽车整体销量出现了“阴跌”,但从各路车企发布的销量目标来看,车企对于2023依旧保持着较高的信心和预期。在一众车企中,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
行业观察蓝鲸财经2023-03-06
进击的“华为系”?阿维塔逆势狂飙的背后
阿维塔科技近日宣布,截至 2023 年 3 月 2 日,阿维塔首款情感智能电动轿跑 SUV 阿维塔 11,累计交付量突破 4,000 辆。同时,阿维塔科技还将上市阿维塔 11 单电机版。 关注阿维塔的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2023-03-06
月销68辆,飞凡汽车拿什么突围?
作为被飞凡汽车寄予厚望的 “翻身之作 ”,飞凡F7即将迎来正式交付。 3月14日,根据飞凡汽车官方披露的信息,飞凡F7已经开始大规模发运,周内将陆续抵达全国超150家销售终端,并于3月27日正式上市。
公司动态DoNews2023-03-15
吉利、长安、长城,在追赶比亚迪的道路上孰快孰慢?
2月23日,吉利银河系列发布会,大半个汽车圈的媒体都聚到了杭州,就像四年前吉利把大家请到新加坡去围观几何的上市一样,盛况空前。但如果说几何那场发布会只是吉利对于新能源路线的最初试探,那么银河系列就是吉
行业观察36氪2023-02-27
雪铁龙引战,国内车商“踩踏”式降价
博弈论中有一个异常经典的场景“旅行者困境”,揭示了博弈双方在都是理性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勾心斗角,最后导致第三方坐收渔利的情形。今年3月,国内不同的车商品牌不断通过大幅降价来提振销
行业观察来咖智库2023-03-10
挑战千亿营收,理想汽车真能“脚踢BBA”?
2027年,打下20万元以上乘用车35%的市场份额;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标特斯拉与苹果。 是的,你没听错,这就是理想汽车对未来几年的发展预期。 在理想2023春季媒体沟通会上,李
行业观察常笑2023-03-08
1月销量不如人意,问界已走到十字路口?
时间进入2023年,各大车企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1月本就是汽车销量淡季,比亚迪月销仅有151341辆,环比大幅下滑。造车新势力更是成绩惨淡,仅有理想汽车一家实现了月销过万。不过蔚小理销量下跌,可以明显
公司动态锋出行2023-02-03
燃油车还能从新势力手中夺回9字头吗?
汉兰达,一个国内市场经久不衰的车型,大七座城市SUV细分市场的代表作,不仅在当今电动化时代仍是不少消费者家用SUV的首选,也被几乎其它所有车企都当作标杆竞争。这其中,合资品牌中鲜有真正能打的,十多年过
行业观察车云2023-02-17
2022盘点系列:自主品牌在逆境中“开挂”
“中国公司颇为令人意外地做到了脚踏实地。”这是日媒对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现状的评价。 市场份额逼近50%,新能源市场占比近8成,出口量跃升世界第二大国,可以说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实现了“里
行业观察车云2023-02-01
551万年薪的铁娘子,跳槽小鹏
传闻成真,王凤英正式入职小鹏汽车。 1月30日,小鹏汽车官网消息,王凤英已委任为公司总裁,即日起生效。 这位女将负责公司的产品规划、产品组合管理和销售业务,向公司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汇报。 王凤英擅长
公司动态21世纪商业评论2023-01-31
2023,特斯拉、比亚迪王者之争
作为被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特斯拉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一直都备受关注,其更是被看作为国内车企可供参考的重要榜样。无独有偶,作为国内市场的龙头老大,比亚迪以“黑马之姿”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崛起,也引发
金融刘旷2023-02-06
2023年,造车新势力只想活下去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类似,它代表顶尖科技的民用化探索,行业内有一个“苹果”和很多个“安卓”;但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又不完全相同。这个行业没有诺基亚,至少比亚迪不是诺基亚。国潮时代来临之后,国产品牌开始以“
行业观察观潮新消费2023-02-14
2022年,小鹏踩了“急刹车”!
亏损加剧、交付量垫底、高层动荡......小鹏汽车正加速跌向谷底。 3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四季度营收51.4亿元,同比下降39.9%;净亏损23.6亿元,同比扩大83%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3天前
华为送来定心丸,问界抱紧“富爸爸”!
Fast Reading 1.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但两者的地位并不对等。在销售与用户的眼中,华为的“戏份”越来越多,赛力斯的存在感日益消减。 2.赛力斯曾表示,问界系列车型产
公司动态雪豹财经社3天前
通威股份“换帅”,刘汉元女儿接掌光伏龙头!
新能源和农业双巨头通威集团,实控人家族二代接班计划浮上水面。 通威股份(600438.SH)3月21日公告显示,谢毅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CEO等职务,通威股份董事会选举刘舒琪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
公司动态蓝鲸财经3天前
恒大汽车面临停产风险,寻求超过290亿元融资!
中国恒大3月22日发布公告,披露拟议的境外债务重组及季度业务更新。 其中关于新能源汽车部分,中国恒大所持有的恒大新能源汽车股份,应存入证券账户并质押以分别为相应挂钩票据提供担保。 在恒大新能源汽车托管
公司动态蓝鲸汽车 姚飞3天前
相关企业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陈虹
注册资本:1168346.1365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金融、汽车整车、汽车制造、汽车工业、汽车、乘用车、零部件、底盘系统、新能源汽车、汽车饰件系统、汽车产品、商用车、轿车、品牌汽车、电动汽车、汽车转向系统、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汽车变速器、汽车金融业务、全方位出行服务、汽车部件、出行服务、汽车模具、移动出行服务、底盘、拖拉机内燃机、货车、内外饰系统、移动出行平台、智能产品系统、出行工具、重型卡车、出行服务高频流量入口、制动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客车、越野车、电子电气、SUV越野车、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内外饰、售后服务、制造服务平台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王传福
注册资本:291114.2855万人民币
主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电池、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充电电池、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服务、镍电池、传统燃油汽车、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手机锂电池、镍镉电池、汽车及零配件、手机充电器、锂离子电池、汽车业务、纯电动汽车、汽车模具、手机、乘用车、手机部件、锂电叉车、品牌汽车、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叉车、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维修、汽车电子装置、消费电子产品及其部件设计制造、连接器、电子电源设计、燃油轿车、通信电源设计、电脑零部件、双模电动车、金属零部件、电力电源设计、手机ODM、手机测试、手机按键、不间断电源、LED、直流电源、纯电动巴士、储能电站、光电子产品、五金电子产品、手机装饰、微电子产品、手机组装业务、不间断电源设计、塑胶机构件
企业详情 企业资讯